古人說胎教
- 來源:愛和樂教育服務有限公司
- 點擊數(shù):2794
- 發(fā)布日期:2017-01-20

“胎教”之說,自古有之,據(jù)史記載:“太任有妊,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太任即《詩經(jīng)》所說的“思齊太任,文王之母。”這是關于周文王的母親注重胎教的最早記錄。此后,歷代醫(yī)學家對于胎教,都有詳細的論述。
人的喜怒憂思,悲觀驚恐,可使氣血紊亂,臟腑功能失調,孕婦便可直接影響胎兒的正常發(fā)育。
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積極的情緒會使血液中產(chǎn)生有利健康的生化物質,消極情緒則會使血液中增加有害的化學物質,如果是一位孕婦,與胎兒氣血相通,必須要貽害于胎兒的。
人們都愿意生育聰明俊秀的孩子,但有時事與愿違,這是什么原因呢?其實好的愿望不等于好的行動,正如農(nóng)人只盼長好的莊稼,而不改良土壤,不好好栽培,是同樣道理。法國有句諺語說的好:“父母的品德是孩子的最寶貴財富。”這便是有力的說明孩子的先天因素是父母給的。
鳳儀先生于清末時期就發(fā)現(xiàn),改變人類素質問題是古往今來最重要的一門學問,可稱千年大業(yè)。所以他提倡“胎教”是從創(chuàng)辦女子義學開始,使女子普遍受教育,直到實行“崇儉結婚”。他常說:“講‘母教’不如講‘教母’”,即先教育未來的母親。這就意味著“根本教”(胎前教育)和“胎教”的極端重要了。因此,他常用“翻轉世界,重立人根”的豪言壯語來表達自己的遠大胸懷。
先生認識到古人講胎教,多行之于權貴富豪之家。為此他現(xiàn)在講胎教,便力求寓于日常生活之中,是平民百姓均可做到的。
所說的根本教即胚胎之前的教育,也就是對未來父母的教育。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父母的道德品質,思想感情,至關重要,懷孕前的生活環(huán)境,特別是男女交感之際的雙方心理與情緒,尤為關鍵。這種七情六欲的應時感召,對未來的子女的氣稟形成,起到根本作用,所以叫作“根本教”。先生常把夫妻比作天地,男子應如天之清,女子應如地之寧。若男子性情乖戾,好動氣稟性,是為天不清;若女子性情浮躁,恨怨多氣,是為地不寧。這樣,怎能生育理想的后代呢?所以先生說:“天清地寧,生孩賽如神童。”
很多事實說明人的個性與智力很大部分來自父母的遺傳。那么同一父母的數(shù)個子女的個性與智力為什么各不相同呢?且有相差非常懸殊的?當然不排除后來環(huán)境的影響與教育的作用,但也有的后天條件基本無大差別,何以孩子的素質差距那么大呢?從鳳儀先生所講的根本教與胎教便可找到答案。他曾以自家為例說:“子女什么樣,要看有兒女時(開始受孕時),父母的性子,心理,行為都什么樣,就知道了。有我兒子的時候,正是我迎養(yǎng)祖父的時候(祖父四個兒子,十四個孫子,無人奉養(yǎng)),所以我知他必賢孝。”
先生又曾指出劉惠忱三個子女的素質與性格不同的生成來源:“生長女榮樹時是心界(四大界中的心界,一心發(fā)財,專用心機),只知創(chuàng)業(yè),人情很圓到,所以她花錢,你別不樂意,因你生她的時候,就是那么生的;生次女富久時,你的產(chǎn)業(yè)置多了,有脾氣了,所以她也有脾氣;生兒子富乾時,你們就辦女義學了,一心辦善德事業(yè),所以他很聽話。小兒子性情好,長女有心眼,次女有脾氣,這是你的三界(性、心、身)生子女之源。”
由此看來,凡是多子女者,如能細心回憶,總結胎前與妊娠期的精神因素以及環(huán)境的順逆便可查明子女個性與氣質差別的根源了。
筆者多年來,用業(yè)余時間,做了一百多例同父母生的子女個性、氣質和智力的差別與先天因素關系的調查。
例一、孫××,五十四歲,男,某市機關屬員,有五個孩子,次子孫×,自幼聰明沉穩(wěn),心細多疑,從不用父母操心。升到初中后,話語逐漸減少,喜離群索居,后來竟變成抑郁寡歡,悶悶不樂了。參加工作后,過分小心謹慎。由于疑心,常常無中生有。例如,他的飯盒出鍋后,有時別人就便給他帶回來,他竟一口不動,準備拿回家,求人化驗一下,惟恐別人給下毒藥。但他從來不承認自己有病,不愿到醫(yī)院就醫(yī)。
據(jù)他父母回憶,次子孫×,先天在母腹形成階段,適值一九五一年處在反貪污高潮時期,他父親當時在某銀行任會計,和他一起工作的主要人員,都是被打擊的對象,已被隔離審察。因此,孫××雖然還很年輕,知道自己無任何經(jīng)濟問題,但也惶恐,成天低頭不語,精神上十分緊張,同時也影響到妻子日夜不寧,憂慮重重,一旦丈夫下班晚歸,她便憂恐的不得了。妊娠期因此患病多日。一九五二年次子孫×出生,他后來的氣質與性格,不正是他出生前父母精神狀態(tài)的反映嗎!
孫家另外四個孩子的性格都很正常。(一九八一年其父孫××口述)
例二、戚××,女,六十歲,某市小學教師,丈夫冉××數(shù)年前即轉到某大城市工廠工作。其妻戚××年歲大他七歲。生三個子女,性格與氣質差距都很大。戚有兩位母親,她為嫡母所生,從小同她母親即受庶母的氣,怨氣一直憋在心里,無處傾訴。結婚后,長子出生即是啞人(一九五О年生,原因不明)。
夫妻兩地生活,年令相差懸殊,戚××對丈夫存有疑心,恐其在外另逐新歡,精神負擔很重。此時正是懷孕二子的階段。殊不知這咱情緒,正是其二兒子后來多疑心的先天因素。次子結婚之后,總是信不著妻子,有時妻子和某人說笑,過后他便和妻子打架,鬧得全家都不得寧靜,父母為此甚為苦惱。這種秉賦不是明顯來自先天嗎!(次子生于一九五二年)
第三個孩子是女孩,一九六二年出生,此時夫妻早已結束兩地生活了。家庭和睦幸福,所以女兒聰明、心細、穩(wěn)準、安祥,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后,干的很出色。
這三個孩子的稟賦,正是其母親孕期的環(huán)境與內心世界的寫照。(一九八二年戚××口述)
鳳儀先生認為婦女受孕之后,胎兒居于母腹,與母體本屬一脈,經(jīng)絡相關,氣血相通,后日小孩之成長壽夭,智愚賢否,胎教至為重要。因此,孕婦必須清心養(yǎng)性,舉止大方,注意栽培心地,克服私心雜念,努力涵養(yǎng)性天,化除氣火煩惱。盡量做到不聽爭吵之言,誹人之語及怪力亂神之說,多讀些有益心身之書籍。不看邪僻丑陋,勿觀殺害兇暴,不見奇形怪狀,嚴防吸取不良信息。
孕婦要經(jīng)常保持喜氣歡悅的情緒,如春風和煦之陽光,常常照耀胎兒,使胎兒茁壯成長。切忌以氣稟性用事,謹戒悲哀,勿生憂恐。然而,欲做到這一點,并不是孕婦單方面所能奏效的,為丈夫者,必須認真合作,全心相助,方能成功。先生特別反對丈夫打罵妻子,他說:“罵女人是顯威風,女人雖不敢還口,而惱氣已存在心里了,打女人是屬殺氣,女人雖不敢反手相打,而恨氣存在心里了。女人惱氣恨氣,既不能施展到男人身上,最后泄到子女身上(直接影響胎兒),子女既感受不良之氣,世世相傳,貽害無窮,這不是打罵女人的害處嗎!所以打罵女人的罪過極大。”
某孕婦問:“我未來這個小孩能什么樣?”先生說:“真著笑,你(包括丈夫)包的餃子是什么餡,你自己還不知道嗎?何用問別人。”這個質樸無華的答復,卻蘊涵著深刻的哲理,它肯定了先天因素對子女的智力與性格的形成起到根本作用。當然,并不否定環(huán)境與教育的作用。
先天遺傳與后天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先天條件好,后天條件不好,那么良好先天條件也會白白浪費掉。所以世界著名生物學家巴甫洛夫說:“嬰兒出生三天后,再進行教育,就已經(jīng)遲了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