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讓孩子識字閱讀到底有什么好處?
- 來源:愛和樂教育服務有限公司
- 點擊數:1257
- 發(fā)布日期:2017-02-14

幼兒階段就開始教孩子識字閱讀究竟好不好?一直是具有爭議的話題,各派專家觀點不一,針鋒相對,有的大力提倡,有的堅決反對,到底該聽誰的?
其實,小孩子該不該識字,根本沒有爭議的必要,爭議的應該是方法,大人該怎樣教?孩子該怎樣學?只要孩子喜歡,感興趣,為何要把識漢字當成是洪水猛獸呢?實踐證明:只要教育方法得當,每個孩子都能像學會聽話、說話那樣自然而然學會識字讀書!
早期識字與閱讀
早期閱讀的定義很寬泛,既包括孩子和父母共同閱讀一本書,也包括聽成人講故事,指認圖片、誦讀兒歌以及相關的語言游戲。
追溯歷史:早期識字是早期閱讀的代名詞
追溯中國的文化教育歷史,我們就會發(fā)現,“早期識字”曾經作為中國兒童沒有早期閱讀的代名詞,遠遠早于“早期閱讀”的概念就存在了。在中國的文化教育發(fā)展歷程中,人們經過很長時間才終于認識到,識字和閱讀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一個人如果是好的閱讀者,那么他就一定是識字的;但能夠識字的人,卻并不一定是個好的閱讀者。
盡管我們正在努力擺脫“填鴨式”教育,但不得不承認我們根深蒂固的一些教育思想與理念則是揮之難去的,仿佛孩子幾歲認識多少個字、會背誦多少唐詩、能寫出什么文章、閱讀過多少名著成為了我們讀書的目的,古代如此,現代亦然。
現代社會:有種超人叫“識字神童”
我們經常能在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上看到這樣的搶眼新聞:“3歲小孩能認2000字”、“識字神童 5歲就能夠讀書看報 ”、“經典傳奇:三歲認字過四千 識字神童 ”等等,而在很多的幼兒園,小朋友們也需要完成大量的識字任務;現代家長都很重視早教,也知道閱讀的重要性,因此,大家都抱著一顆“認識字越多越好”的心。
早教孩子識字閱讀的五大好處:
一、有利于幼兒口語的發(fā)展
3-6歲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通過識字閱讀訓練可以讓幼兒開始接觸書面語言,通過對規(guī)范和優(yōu)美的書面語言的學習,幼兒可以逐漸擴大詞匯量,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大量的句式,并把他們內化成自己的語言,這樣就促進了兒童口語的發(fā)展。
二、有利于豐富知識
孩子會識字閱讀就等擁有了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他們將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盡情涉獵知識寶庫中的營養(yǎng)。更重要的是他們從此由一個被動的學習者轉變成為一個主動的學習者。而主動獲取的知識更容易轉化成為智力。閱讀能力是人獲取知識最快捷的工具。不識字,不具備閱讀能力的人,就無法從書本中獲得知識。
三、有利于發(fā)展幼兒的認知水平
人所具有的大部分知識都是通過閱讀獲得的,因此,誰閱讀得早,誰的閱讀量大,誰就在擁有的知識量上占有優(yōu)勢。西方國家的兒童有85%的知識來源于閱讀,而我國的兒童還是主要靠“聽”來獲取知識,這主要是小學教育中識字教學的時間拉得太長造成的。
四、有利于讀書學習興趣的形成
經驗表明,孩子越早接觸什么、越多接觸什么,就越容易對什么產生敏感和興趣。讓孩子早接觸文字和圖書,他們很容易對此產生興趣。尤其是當他們具備了初步的閱讀能力之后,能感受到在書中可以了解到眼前看不到的有趣的事物;能感受到自己可以隨心所欲地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之后,更會強烈地喜歡讀書。
五、有利于適應小學的學習
對兒童提出的要求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依據他的現實水平創(chuàng)造條件來促進他的發(fā)展,要求過高,超出了他經過發(fā)展可能會達到的最高水平,是不利于兒童發(fā)展的。能夠早期閱讀的孩子很容易地適應小學的學習。一方面,他們免去了記生字所花的功夫;另一方面,他們很喜歡用自己已經認識的字來組詞、造句、書寫等,加之他們的學習能力在識字閱讀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當然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而定。對于年幼的孩子,如果他們沒有識字的興趣和需要,家長不要逼迫孩子識字。逼迫的結果可能適得其反,使孩子變得厭惡學習,對他們的一生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對那些5、6歲以后孩子,即使他們有識字興趣和需要,家長也不能讓孩子用過多的時間來識字,不能因為學習識字、閱讀而影響了孩子其他智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