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愛和樂教育服務有限公司
- 點擊數(shù):932
- 發(fā)布日期:2017-09-14

說起早教,家長們都是又愛又恨,但又格外關心。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卻又對名目繁多的早教理念抱有懷疑。
早教到底要不要上?這是個問題。
上過早教的家長們的一些感受,也許能幫你看清早教朦朧面紗下的一些真相——
“大家都在上,我們當然也得上。”
一到周末,某商業(yè)綜合體的早教中心就格外熱鬧。帶孩子來上樂高課的倪靜,就在等候區(qū)和別的家長聊天。
說到為什么帶孩子上早教,倪靜笑了:“這有什么為什么?大家都上啊,周圍的親戚朋友同事家孩子都上了,就感覺要上一下的吧!”
說起上早教班這件事,倪靜說她一開始也是隨大流,看著別人都上也就上了。作為80后的她正值事業(yè)的關鍵期,平時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經(jīng)?;氐郊液⒆佣妓?。就算回去的早,也是累的話都不想說的狀態(tài),更別提和孩子怎么互動、怎么玩。
孩子兩歲多的時候,朋友要報早教班,她就一起報了名。她說,平時沒有時間好好陪孩子,早教班的親子活動也正好能彌補這個遺憾,孩子在這里玩的挺開心就行了,倒沒指望孩子能因為上個早教班就變的多聰明、多厲害。
不過現(xiàn)在孩子大一點了,也就會更有意識的去報一些更有針對性開發(fā)的課程。
至于目的:“主要還是讓孩子玩的開心的時候,也能學到點東西吧。”
“孩子早產,小時候體檢很多不達標,性格也內向,想讓他有個鍛煉的機會。”
比起隨大流的倪靜,周夢帶孩子上早教班考慮的就更多。
孩子出生時早產,住了一個多月的保溫箱。從出生開始就在醫(yī)院參加復健課,但體質一直很差,性格也很內向。
帶孩子上過復健課的周夢一開始就很留心早教班,孩子十一個月開始上早教,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準備入園。
平時爺爺奶奶帶去上一兩次、周末她一定要抽一天陪孩子去上早教班。周夢覺得這樣的堅持還是挺有價值的:“也許是因為孩子長大了,還是早教課真的有幫助,我也說不清。反正孩子能力方面進步很大,雖然對比別的小朋友還是落后的,畢竟她先天已經(jīng)比別人落后了呀!能達到大部分孩子的平均水平,我已經(jīng)很滿意了!”
“早教中心一定比普通父母專業(yè),能上當然要上。”
作為小學老師的鄭小燕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女兒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小女兒才剛滿兩歲。說起兩個孩子的教育,鄭小燕特別遺憾當年沒帶大女兒上早教班。
她說但當年生老大的時候,她自己身體不好,帶課也忙。所在的小城市的早教剛起步,上了個體驗課覺得馬馬虎虎,就沒有再去。
后來一些因為工作的關系,接觸到一些教育理念。她發(fā)現(xiàn)有了早教老師的育兒經(jīng)驗和指導,能發(fā)現(xiàn)很多被自己忽視的地方。
比如她以前帶孩子出去玩,看到麻雀、燕子,都只告訴她那是鳥;老師告訴她要告訴孩子準確的名字,現(xiàn)在孩子看到球都會區(qū)分是足球、皮球還是海洋球。即便是一樣讀繪本,當初給大寶讀就是簡單念一遍,而現(xiàn)在卻會更有意識的去發(fā)現(xiàn)一些細節(jié)。所以現(xiàn)在二寶的表達、想象力、思維方式和專注力都特別棒,也不纏著大人能自己玩。
她感慨以前培養(yǎng)孩子,好像只覺得知識、習慣重要,但現(xiàn)在帶二寶,方方面面都能做的更好。
雖然承認帶二寶時候可能心態(tài)上的變化影響到了教育方式,但是她覺得,好孩子都是好父母培養(yǎng)出來的,而接受更專業(yè)指導的父母,才能做的更好。
“孩子最好的老師永遠是父母,上早教班不如認真陪伴。”
后臺留言里,就有一位用戶這樣說:
“所有的早教都不如父母的言傳身教。一個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一到周六日是去上早教了,表面上跟孩子們玩得好開心,實際呢?我就認為任何早教都不如父母的陪伴和教育。不要說累。現(xiàn)在你對孩子的偷懶,將來孩子會幾十倍還給你。”
這位家長認為應該更重視父母陪伴的價值和意義,認為把陪伴孩子這件重要的事交給早教機構或者別的什么人,是不負責任。他的觀點,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早教都是炒作的噱頭。”
全職在家的馮嬌每天的生活日常就是圍著孩子轉。帶孩子在小區(qū)散步、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她也總聽到上早教班如何如何好的建議。
但是她老公對早教班不以為然:“我們單位幼兒園就有所謂的親子班,就是一些幼兒園老師教小寶寶做游戲。2歲的寶寶怎么可能和幼兒園孩子的發(fā)展階段一樣?過度教育會有好處?我才不信。要我說,決定孩子性格、能力發(fā)展的還是看父母,和早教班沒多大關系。”
馮嬌覺得老公的話很有道理,也就放棄了讓孩子上早教的想法。
現(xiàn)在早教理念流派紛呈,什么左右腦開發(fā)、美式教育、音樂啟智……確實會讓家長產生困惑。
而如何去評估一個早教中心是否權威、合理,家長們也是一頭霧水——對于早教這個行業(yè),還沒有一個相關的硬性標準,供家長去判斷老師和教育機構的從業(yè)資格。
“有那些錢,我自己在家能買多少早教的玩具和書了?帶孩子出去走走也好啊!”
在和大家聊早教的時候,收費標準一直是關心的焦點。早教中心的收費并不便宜,我們了解到,在杭州這樣的城市,大部分早教機構的收費標準都在140~180一節(jié)課,時長45分鐘。而一個課程包往往都在100節(jié)課左右,也就是一次收費大概1.5萬。這對大部分家庭來說,都不算一筆小的支出。
所以很多人覺得,用這筆錢自己購買那些早教設備也能在家早教;而且這筆錢完全可以帶孩子出去旅游,見見世面。只是帶著孩子每天去早教中心玩45分鐘,實在太不劃算了。
有位網(wǎng)友甚至這樣調侃:
“真的,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沒必要去搞所謂的智商開發(fā)了。真有智商高的父母,也不會糾結這個,人家忙著去拯救世界呢”
關于早教,還有很多父母說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在了解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父母們對于早教的看法已經(jīng)更客觀,心態(tài)也更好。
到底要不要上早教,大部分父母都保持一個更平和的心態(tài):“經(jīng)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上一下總是有好處的。只是自己心態(tài)要擺正,別指望孩子上個早教就變成天才就行了。”他們對一句話深以為然:“早教更多的是教家長,而不是教孩子。”
關于怎么選擇早教機構,杭州市府機關幼兒園資深幼師馬紅老師,給了一點個人建議:“一家早教中心的好壞與收費無關,基本會與人數(shù)有關,畢竟好的總歸會被大家認可。
那么怎么樣才算是好的呢?
一是硬件。場地、環(huán)境還是非常重要的;二是師資。跟哪里畢業(yè)的關系不是很大,主要是她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三是看孩子。如果孩子喜歡,那就好;四是看家長。如果家長有心,要注意早教中心的課程是否關注孩子的發(fā)展。”
有經(jīng)驗的家長也建議,只要經(jīng)濟能力還行,上一下早教無妨,但不上并不代表孩子一定會落后;選擇的時候盡量選一些大品牌的早教機構,才更科學、有保證。
經(jīng)過了這么多年的成長,早教的發(fā)展與家長的認知已經(jīng)越來越成熟。大家都更明白:早教只是正餐之外的營養(yǎng)品。只要有能力接受,吃一點總是有好處的。但真正對孩子影響重大的早教,還是父母用心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