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愛和樂教育服務有限公司
- 點擊數(shù):1008
- 發(fā)布日期:2017-07-31
數(shù)學啟蒙對孩子來說,不是求解X,也不是九九乘法表,更不是像學齡兒童一樣端坐在書桌前學加減法。對于剛開始學說話的孩子來說,數(shù)學是他們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認識數(shù)字、認識形狀、區(qū)別大小和多少、了解方向、探索空間……都是數(shù)學。
學數(shù)學的意義,和父母帶著孩子感知音樂、美術、大自然等,是一樣重要的。并且數(shù)學對孩子的感知、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等都有益處。
作為父母,因為自己不喜歡數(shù)學、上學時數(shù)學成績不好,就因此推論出讓孩子小小年紀學數(shù)學根本沒有用,是不負責的作法。父母有責任在學齡前讓孩子產生廣泛的興趣,像導游一樣引領孩子去觀察去認識,這樣在進入學校以后,孩子進行系統(tǒng)性學習時才會更有意義和動力。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引入數(shù)學常識,把數(shù)學變成孩子生活中的一項樂趣,而不是貪圖讓他/她提前學會學校以后會教授的知識,就是很好的數(shù)學啟蒙。
part
1
2~3歲的孩子能掌握怎樣的數(shù)學技能?
由于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不同,以及孩子的個體差異,相同年齡的健康孩子在認知方面的差異是正常的。以下這部分的內容并不是孩子認知情況的自查表,做不到很正常,超過了也很正常。列出來,是希望幫助大家具體了解2~3歲孩子數(shù)學認知所涵蓋的范圍。
關于數(shù)字
一般說來,在孩子不到兩歲的時候,會知道一些數(shù)字,但不理解數(shù)量。(比如說,模仿計數(shù)的韻律,會數(shù)數(shù),但是不知道意義。)
-
理解“一個”和“兩個”。比如能把一個人和許多人區(qū)別開來,或者能將目標項目識別為“兩個”。
-
能將三個或更多的東西識別為“多個”,而不是“一個”或者“兩個”。知道自己的年齡。能聽懂“拿一個”或者“給我兩個”之類的簡單指令。也有很少的孩子能明白“三個”或“四個”。
兩歲出頭的時候,口頭計數(shù)能到“三”,有的會超過,比如數(shù)到十,但是順序不一定正確。
-
兩歲半以后,有一部分孩子已經能將計數(shù)與具體的物品對應起來,比如在由五個物品組成的集合中,指出每個物品一一對應的序數(shù)。
-
兩歲多時,有一些孩子已經可以在比較物品時正確地使用術語“許多”或“相同”,再進階一步的孩子開始使用“更多”、“更少”來區(qū)分容量明顯不同的集合。
運算能力
平均到兩歲半的時候,對應具體的物品,孩子能理解“一個”和“另一個”放在一起,是“兩個”。以及“兩個”被拿走了“一個”,還剩“一個”。
也有一些孩子,能通過日常經驗(而不是語言學習),推算出5以內的加減關系。
-
還有一些兩歲左右的孩子,能理解如果你改變了集合中某個部分的大小,同時也改變了整個集合的大小。
幾何與空間感
兩歲的孩子,已經可以正確的匹配形狀和尺寸,比玩某些“形狀匹配插板”的玩具或者“形狀分揀箱”的玩具。
-
兩歲出頭的孩子,有一部分和大人玩藏東西這個游戲的時候,已經能在把蓋住的東西找出來以后,換一個地方再把這個東西蓋住藏起來;也有一部分孩子仍在反復練習在同一個位置藏東西。
-
在24~30個月之間,孩子通常能夠在玩具堆里(比如三種不同性質的玩具中),把他/她認識的同一種玩具找出來,比如在玩具箱里翻出所有堆疊塔的圓圈,然后在沒有中間那根立柱的情況下,仍然知道要把堆疊塔累起來。
-
在24-36個月之間,孩子們通常能完成局部拼圖,即在一整個較復雜的拼圖里,找出其中相連的三個碎片拼起來。此外,把簡單的完整平面形狀分解開后,能拼回去,比如,披薩餅。開始利用相同的模塊(比如樂高),構建三維結構。
-
少數(shù)孩子能理解表示身體關系或位置的詞語。比如上和下、前和后、旁邊、底下、里面、外面、近、遠、左、右等。
-
少數(shù)孩子能夠構建出對稱性的二維形狀或三維的建筑物(比如利用積木、樂高等)。
對量化的認識
在24-30個月之間,一些孩子仍然相信被分解成許多塊的餅干變成了更多的食物。
-
兩到三歲之間,孩子會用水、沙子、冰塊等灌裝到容器,來探索空間。懂得大的容器裝更多的東西,小的容器裝更少的東西,容器的體積是固定的。
有些孩子已經能描述屬性。比如“大”或“小”、“長”或“高”、“重”或“輕”。
-
還有一些孩子能描述并指出“相同”與“不相同”的概念。
-
在兩歲到三歲這一整年中,孩子們通過日?;顒樱ɡ?,知道什么時候吃什么,回家的時間,睡覺時間等)來形成初步的時間和次序概念,進一步的發(fā)展要等三歲到四歲。
規(guī)律、推理與代數(shù)
兩歲半之前,有部分孩子對一些日常指令的感知仍然是“獨立事件”,到兩歲半以后,有些孩子已經對日?;顒拥捻樞蛴休^好的理解,比如吃飯-出去玩-洗澡-睡覺。
-
兩歲半以前,有些孩子已經能理解環(huán)境中的一些固定規(guī)律/因素,比如知道白天與黑夜的交替,在衣服或墻紙的圖案中找出他/她認識的形狀,等等。還有一些孩子已經會使用“今天”和“明天”。
-
30~36個月之間,有些孩子已經有了初步的推理能力。比如說,在集體之中,通過觀察哪些孩子在場,來推理出誰已經離開了或者沒有來。
-
30~36個月之間,有些孩子已經能用自己知道的度量衡概念,能對日常生活中的東西分類,比如“硬”、 “軟”、 “大”、 “小”、 “重”、 “輕”等。
-
兩歲開始,有的孩子已經可以玩邏輯匹配的游戲。比如借助玩具或者繪本,通過與大人互動,玩“這是誰的食物?”“這是誰的房子?”“這是誰的尾巴?”“這是誰的小寶寶”等猜謎游戲。
part
2
從零開始,循序漸進教孩子學數(shù)學
以下是對幼兒數(shù)學啟蒙之初的一些建議,總得來說,準確率不重要,聽到、看到、了解到更重要。
關鍵點是:死記硬背、功利性學習不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
Step1 貼一些色彩鮮艷的幾何形狀在嬰兒房。
Step2 把幾何形狀作為玩具,比如把塑料或泡沫的幾何形狀當浴室玩具。
Step3 用玩具或游戲的方式教會孩子幾何形狀的名字。
Step4 數(shù)數(shù)要比認識數(shù)字更重要,因為數(shù)數(shù)是一項有樂趣的活動,而一遍一遍重復的強迫記憶并不是。
Step5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數(shù)數(shù),把簡單計數(shù)變成一個習慣。比如“這是一個蘋果,哇,這里還有一個,我們有兩個蘋果”;或者“1,2,3,出發(fā)!
Step6 和孩子對話時,引入簡單的運算,并鼓勵他們去嘗試,但對結果不要批判或反應過激。耐心等待孩子的詞匯量和認知進一步的發(fā)展。
Step7 能夠計數(shù)以后,引入“加”的概念,同時介紹是分組和分類。
Step8 為孩子鼓掌,給孩子鼓勵。計算的準確率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意義不大。家長可以在和孩子對話的時候,有意識地去說“等于”、“總和”、“大于”、“小于”等數(shù)學概念,所謂“磨耳朵”,在潛移默化中,當孩子理解了一個新的數(shù)學詞匯,在引入另一個。不要在短時間內反復說迫使孩子去理解。
Step9 孩子能理解加法以后,再介紹減法。例如“哇,三瓶牛奶已經喝完了兩瓶,還有一瓶啦。”
Step10 能夠計數(shù)、了解加和減的概念以后,鼓勵孩子去體驗一次花錢,感受把錢給收銀員以后,交換回東西,而錢被做了減法的這一事實。
part
3
如何在生活中教孩子數(shù)學(一些實例)
其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引入數(shù)學的概念,以下的這些例子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讓孩子對數(shù)學感興趣,最重要的是,家長對數(shù)學的態(tài)度先行。
1.找一些關于數(shù)字的童謠,韻律和節(jié)奏能幫助孩子更好的接受數(shù)字的概念。比如我們從小熟知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沒打著,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幾只,讓我數(shù)一數(shù),數(shù)來又數(shù)去,一二三四五。”
2.把計數(shù)和分類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每天回家上樓梯時數(shù)臺階等。
3.收集貝殼、紐扣、鵝卵石等小東西作為分類玩具。
4.在玩捉迷藏時描述位置。“你在桌子底下嗎?我看見你在桌子底下啦!”“我在窗簾后面哦,快來找我呀!”
5.帶孩子散步時,聊一聊距離的概念。“我們離公園很近了!”“大概還有50米到家。”“試試走5步到前面的井蓋。”
6.教孩子認識沙漏、秒表、計時器等。通過游戲來逐漸了解時間概念。
7在外面玩時,隨時指認不同的形狀,比如三角形的交通指示路牌,長方形的街道路牌等。
8.談論時間,比如今天和明天;用舊式的日歷教孩子理解星期和日期的概念。
9.談論事情的的因果關系。“今天好冷,要多穿一件衣服。”
10.吃飯時讓孩子幫助分發(fā)物品。“寶寶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一個,外婆一個,外公一個。”
11.讓孩子去洗衣房幫忙——分揀襪子、褲子和上衣等,幫忙遞送衣服,鼓勵孩子計數(shù)。
12.讓孩子自己選擇衣服、鞋子,并用顏色來強調和命名他們。“今天穿這雙紅色的鞋子嗎?哇,你最喜歡這雙紅鞋子了。這個房間里還有什么是紅色的?”
13.讓日常生活有規(guī)律,建立較為穩(wěn)定的作息時間表。帶孩子做簡單的烘焙,分給他揉面團等簡單的步驟。幫助孩子理解“次序”。
14.教孩子打電話,認門牌號,認車牌號。
15.帶孩子逛超市,并請他/她幫忙。“拿兩個蘋果可以嗎?”
結語:
父母在了解孩子對數(shù)學認知的普遍規(guī)律以后,循序漸進和潛移默化的為孩子引入數(shù)學概念,通過游戲、繪本、玩具、家務活等讓數(shù)學變得生動和日常,這就是數(shù)學的啟蒙。
數(shù)學其實是幼兒早期認知發(fā)展的一個部分,和語言認知、社交認知、運動協(xié)調等相輔相成??偟谜f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的互動更多、說得話更多更有意思,陪伴孩子提供的活動更豐富,孩子的各項認知能力發(fā)展得也就更快。